“选择与担当”——大爱清尘王克勤兰大宣讲_甘肃零距离网
甘肃零距离网 | 甘肃综合城市门户 !

“选择与担当”——大爱清尘王克勤兰大宣讲


“2001年11月记者节,我曾来兰州大学演讲。14年之后,再回兰大。”11月23日晚,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在兰州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带着他14年的故事,为兰大学子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本次宣讲主题为“选择与担当”,王克勤在讲述他的选择时,这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来自大西北的西北汉子,形容自己是“一根筋”。谈及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王老师讲述了一则触目惊心的“定州血案”报道后,表示“对真相的不断传播与报道,本身就是对弱者最有力的帮助,对公民权利最有力的捍卫。”身为记者的这些年,他从认认真真的宣传工作者到一名朴素的为民请命者,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四次转折以及四次被撤职封杀的遭遇,王克勤说:“野蛮其体魄,强大其内心,感谢所有折腾过我的人,锻炼了我。”
  讲到担当之时,王克勤通过一分半的简短视频,让同学们听呼吸有多难——视频中是尘肺病工人临终前的艰难呼吸。王克勤向大家展示了他从秦岭山区探访时,一个村庄的尘肺病死亡名单:湖北省湖北口乡一个自然村,198人的村子里就有24名尘肺病患者,至今死亡10人。照片中的尘肺病农民,或家徒四壁,或骨瘦如柴,或跪着呼吸命悬一线,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全国600万尘肺农民一个缩影。
  王克勤称“尘肺病农民”为本世纪最严峻的中国问题,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有这样一群社会底层的劳工,数量及其巨大,处境及其悲惨,维权及其艰难,救助及其尴尬。职业病中85%为尘肺病,尘肺病中农民占95%,而死亡率高达22.04%;他们当中中青年居多,因此寡妇村、尘肺孤儿大量出现;尘肺病需专门医疗机构方可鉴定,对于贫困农民来说,鉴定尘肺、获得赔偿的维权道路及其困难;而尘肺病的救助,在城市的农民工因缺少劳动合同,所获赔偿寥寥无几,在农村则不被纳入新农合,所以通常是两头架空的局面。那么,谁来救助这个患者群体呢?
  2011年6月15日,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了“大爱清尘·寻救尘肺农民兄弟大行动”,以救命、助学、助困等方式进行救援,携明星陈坤、袁立等开展制氧机的捐赠。截至目前,大爱清尘救治患者1423人,助学尘肺病家庭子女1370人次,捐助制氧机816台,惠及全国20多个省区的数万尘肺农民。现场一个“托孤妈妈救命记”的故事和一则“白衣天使变成记”的助学故事,真真实实地展现了大爱清尘的救援影响力。
  “让尘肺病三个字家喻户晓亦如让艾滋病三个字家喻户晓一样任重道远。”对于尘肺病的传播,大爱清尘有三个渠道:从网络传播,到媒体报道,再到各项宣传活动。大爱清尘成立之初,就面临着生死危局——半个月仅筹款2500元,因知者甚少。而最初想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却遭到各处封堵,只能依靠互联网微博来传播。王克勤着魔一般每日坚持发微博,付出了视力从1.5到0.6的代价。通过微博,大爱清尘筹得了53万元的捐款,将第一批患者送进了医院。随后,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中央财政给予拨款,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委员为尘肺病发声。“在最坏的日子里一定要坚持。”王克勤说道。
  讲座接近尾声,王克勤呼吁同学们加入志愿者这一美好的第二职业,“像我们一样做海边捡鱼的孩子,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帮一点是一点。”随后,在主持人的带动下,现场同学自愿通过微信面对面建群,共同输入“1123”四个数字,纷纷加入成为大爱清尘的志愿者。正如问答环节中,一名同学说道:“在兰大是否有这个组织?若是有,我愿意加入;若没有,我愿意将这个火炬传递下去。”
  “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王克勤从一位新闻工作者,转身成为一名公益行者。此次宣讲活动,大爱清尘让社会公益走进高校,走进兰大,愿尘肺病群体能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