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上午,以“节水与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甘肃大剧院开幕。本届论坛以“节水与社会”为主题,采取“1个主题论坛+5个专题论坛”的组织形式,百余名全国水利和农业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学者从政策、资源、机制、技术诸多方面,围绕节水与社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节水与极限节水、节水技术创新与灌区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水利投融资改革等话题展开交流和对话。

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开幕。 贾笑云 摄
本届论坛由中国农工民主党、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采取“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的形式,围绕节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实现途径与对策,节水技术创新与灌区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水利投融资改革等开展对话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演讲。

出席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的领导和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会主任康绍忠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科协副主席邓铭江演讲。

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开幕。
主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并举行了节水相关项目签约仪式。
我国以约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0%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一些地区缺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我国的整个用水中,农业用水占到62%以上,因此农业节水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会主任、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会长康绍忠做了题为“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讲话,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证,水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农业节水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康院士说,当下应该抓紧推进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节水。进一步完善国家农业节水化的管理体制,建立农业节水化行政首长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级政府对农业节水化的重视;建立农业节水化发展基金,形成农业节水化投资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节水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多要素深度融合的农业节水利益共同体,建立农业节水化综合改革试验区;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从资金投入、管理政策、科技支撑方面促进农业节水化,充分协调和调动政府、企业、院所、高校、用户之间的关系和利益。( 贾笑云 )
我国以约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0%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一些地区缺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我国的整个用水中,农业用水占到62%以上,因此农业节水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会主任、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会长康绍忠做了题为“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讲话,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证,水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农业节水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康院士说,当下应该抓紧推进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节水。进一步完善国家农业节水化的管理体制,建立农业节水化行政首长责任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级政府对农业节水化的重视;建立农业节水化发展基金,形成农业节水化投资收益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节水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多要素深度融合的农业节水利益共同体,建立农业节水化综合改革试验区;科技支撑农业节水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从资金投入、管理政策、科技支撑方面促进农业节水化,充分协调和调动政府、企业、院所、高校、用户之间的关系和利益。( 贾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