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小杂粮闯出大市场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_甘肃零距离网
甘肃零距离网 | 甘肃综合城市门户 !

会宁:小杂粮闯出大市场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时至初冬,素有“小杂粮之乡”美誉的会宁县,今年的小杂粮又迎来了好收成。

  初冬时节,在会宁县党家岘乡毛家坪村的高粱种植示范基地,此刻红浪翻涌、农机轰鸣,到处呈现着一派繁忙喜悦的丰收景象。甘肃振燕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屈克振告诉记者:“像这个高粱今年亩产能达到2000斤左右。我今年种了2000亩多点,种植的是红高粱里面的糯米高粱品种,它的皮薄、面多,出酒量高,造酒厂家喜欢用。”

  这两天,党家岘乡毛家坪村漫山遍野的高粱收割迫在眉睫,但基地负责人屈克振似乎并不担忧,因为他有专业的“好帮手”。甘肃振燕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杂粮收割机师傅郭修华说:“这个联合杂粮收割机一天能收五六十亩。它现在是新型产品,专收高粱、玉米、油菜作物,比以前的先进多了。而且省时,能多收、增产,又干净”

  壬寅初冬,会宁县党家岘乡毛家坪村的山沟梁峁,一改往年萧瑟寂寥景象,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穗大饱满、随风摇曳的红高粱,为今时的冬季山野增添了明亮色彩,也为毛家坪村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探索着新方向。会宁县党家岘乡毛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吴承亮表示:“为了加大撂荒地的整治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我们今年引进了实力比较雄厚的农业种植大户,在这个地方种植高粱2000多亩。从目前的收割状况来看,收成还是比较好的。今年示范如果成功的话,我们计划明年在全村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

  这边的高粱田中收割忙不停,另一边的良谷米收购现场热火朝天、“粮变钱”的百姓们正在乐开怀。会宁县平头川镇双头村村民张德民开心地说着:“挣了2236元,第一年试种的。种子人家供应的、签订了合同的,咱们的地一亩能收1000块钱就是好价。”会宁县平头川镇张咀村村民安富鹏也说到:“我今年种了三亩,卖了1200斤左右。2.6元每斤,比市场价高两毛。好着呢,下来每亩正好差不多1000块钱。”会宁县平头川镇张咀村村民吴军强告诉记者:“我估计有1300斤。种子是公司提供的,人家还保价收购、保底2.6元的价收购。明年准备继续种这个品种”

  是怎样的种植模式让老百姓交口称赞呢?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介绍到:“这个模式其实就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咱们合作社提供种子给农户种,统一的种子、中间还有技术指导,农户种成之后我们上门统一收购。今年在平头川镇种了1000多亩,涉及到七个村。今天大概能收购50多吨,今年的订单种植下来总共要收200多吨;拉回去碾成咱们的特色会宁良谷小米,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会宁小小杂粮走向全国,它是通过什么渠道实现的呢?甘肃丝路兴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子杰表示:“我们甘肃丝路兴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经逐渐形成了‘科研院校+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新模式!公司团队开发了会宁县首个消费帮扶采购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销售平台把咱们会宁的良谷米销售到全国各地,把我们的小杂粮打造成为会宁的一张名片。”

  从当初的小面积种植、原始人工收割、自产自销,到现在的订单规模种植、现代化机械收割、披上“靓装”闯市场,会宁小杂粮正在朝着专业化、集约化方向不断前进。阳光下饱满的高粱穗和良谷粒,不仅沉甸甸地述说着农人收获的喜悦,更坚定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相信,只要将更多农业科技成果集成示范转化在田间地头,生态、高效、质优的会宁小杂粮,必将会在广袤的红色热土上“拔节生长”,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摘要:

  时至初冬,素有小杂粮之乡美誉的会宁县,今年的小杂粮又迎来了好收成。  初冬时节,在会宁县党家岘乡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