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心驰神往,最美乡路”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_甘肃零距离网
甘肃零距离网 | 甘肃综合城市门户 !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心驰神往,最美乡路”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工作首次作出重要指示十周年。俯瞰华夏大地,十年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联起城市与乡村,融合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铺展开“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成为农民群众阔步迈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大道。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整合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在两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同学深入宁夏中卫,开展以“共赴四好农村路,谱写乡村新画卷”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抵达中卫市。
 

行戈壁旅路,探古韵村落

踏上戈壁乡旅“66号公路”,穿越山谷,沿黄河蜿蜒而下。道路将繁华的城市与古老村落北长滩紧密连接,盘活了农村文化和旅游资源,让北长滩村民出行实现了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走得安全”转变。
“66号公路”如同一把古老的琴,弹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走在这条美丽公路上,人们能感受到道路的沧桑和厚重。最初修建这条公路的目的是为了连接黄河偏远村落北长滩村与外界的联系,而如今“66号公路”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戈壁最美公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更连接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66号公路。

调研团队沿路而下,来到终点北长滩村,探访因路而通的古村落。北长滩因历史悠久、军事防御和原始古朴生态于一体而被评为宁夏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演变,担当起了承载黄河文明的重任。队员们走在村道上,看到古朴的民风,感受憨实厚道的乡村风情,了解厚重文化内涵的历史遗迹,理清完整族性延续的脉络。村头老爷爷于调研团成员们讲诉“以前没路的时候,都是坐羊皮筏子出去,现在政府好,修了公路,我们很幸福。”农村公路已然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





北长滩村。


鸣钟村华丽蜕变:从吊庄移民村到乡村旅游新名片

鸣钟村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区蜕变,由吊庄移民村变身乡村旅游热点。乡村振兴助力交通升级,文旅、种植、农家乐等产业兴旺。
 


沙坡头区鸣钟村。

村中的刘书记向队员们介绍:“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鸣钟村的产业由单一转为多元,柏油路铺设进村,村民和游客的出行得以改善。”




沙坡头区鸣钟村。


鸣钟村彩绘村道。

鸣钟村挖掘文化底蕴,非遗融入旅游成为热点。羊皮筏子的传承人向队员们介绍羊皮筏子的制作工艺,延续黄河文化。交通便捷促资源汇聚,自然风光与人文融合,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采访羊皮筏子传承人。




鸣钟村。
 

何滩村——路通财聚,乡村振兴路上的璀璨明珠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何滩村,优越的区位与交通,乡村振兴步伐加快。机场大道促农产品流通,引游客潮涌,激活餐饮住宿业,村民增收有道。

实践队员步入何滩村,被绚烂墙画吸引,村民说,这些墙画出自西安美院等高校之手。乡村建设中,何滩村硬化路面、改造危房、推行厕所革命,主干道亮化、自来水入户,展现农村新面貌。





何滩村墙绘。

实践团队浏览宣传栏时,发现何滩村创新“旅游+”模式,康养、研学产业融合亮眼。盘活农房,共建生态旅游康养区,焕发新生机。这些种种彰显交通与乡村振兴融合典范。相信未来,何滩村将依托优势,持续创新,探索乡村振兴新篇章。


何滩村禾沐营。


吸取经验,畅想未来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最后团队成员们先后和沙坡头区交通局、中卫市团委进行了当面交流与学习。十年发展,“四好农村路”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黄金之路。农村公路也逐渐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中卫市团委



(来源: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责任编辑:万维


摘要: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工作首次作出重要指示十周年。俯瞰华夏大地,十年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串联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