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也很美。”“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要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从2019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调研考察了黄河流域内的内蒙古、甘肃、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六个省区。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本报今起将推出“牢记殷切嘱托,推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牢记殷切嘱托,推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将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就全市各区县、单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积极作为和创新举措进行详细报道。同时,本报还将派出多路精干记者,以全媒体方式全面展现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在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视察甘肃以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确定的工作思路、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以飨读者。
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兰州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绿树成阴。黄河浩浩荡荡从城中穿过,形成山、河、桥、路、城的兰州故事。来兰州滨河路上走一走;感受黄河之滨也很美。蜿蜒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依山就势,巧夺天工的滨河风景区,被南来北往的客人称为”兰州外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时,曾对兰州黄河沿线风景称赞道:“都说江南好,黄河之滨也很美嘛,很舒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不乏夸赞和赏识,无疑肯定了兰州黄河之滨治理的成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在全市总河长会议暨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努力让兰州市每一条大河小流都成为健康河、幸福河,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赞美“黄河之滨也很美”,既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为推动河湖治理保护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动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时代重任,全力推动我市河湖长制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在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体现使命担当、作出兰州贡献。
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在兰州市开展黄河风情线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性调研时强调,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兰州段的新定位,精心谋划打造、高品质建设运营,全力做好黄河之滨也很美的文章。全市要认真学习研究,充分吸收运用好省政协黄河风情线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性调研的意见和建议,以问题为导向,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共同把黄河的文章做好,让母亲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根据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加快了风情线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的改造,全力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首先对沿河健身步道循环圈进行提升改造,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优质出行通道,并围绕“一河、两岸、立面、两山、两端”进行生态改造提升,使风情线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同时对沿线马拉松公园、市民公园、廉政公园等9大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并开始打造白塔山和中山铁桥为一体的5A级景区,修建黄河楼综合项目,启动实施了盐什公路天水路黄河大桥至青白石段地质灾害防治和面山景观提升改造项目,通过对景区的提升改造,风情线上的景点犹如黄河上的一颗颗明珠,璀璨夺目。随着整体提升,风情线已经成为兰州的一条城市新名片,市民、游客们畅游在黄河两岸,行走在绿树成阴的步道上,美不胜收的景色尽收眼底,置身其中的游客和市民对风情线的生态、景观尤为满意,市民们幸福感满满的。
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打造黄河都市景区
为把黄河之滨打造得更加美丽宜人,我市将围绕黄河穿城而过的独特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整合中山桥、白塔山、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碑林、国学馆、黄河母亲雕像等景区(点),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打造“城市会客厅——黄河都市景区”。同时,统筹黄河旅游资源,做好“黄河文章”,打造“夜品金城”旅游品牌,让“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叫响全国。2019年12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兰州市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聚焦全省文化旅游“命门”和“重头”定位,围绕“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按照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铸品牌”工作目标,全力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为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明确了前进和努力方向。为此,兰州市印发的《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兰州市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铸品牌”工作目标,强力推进文旅产业攻坚计划,做足黄河和金城文章,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品牌。到2022年,全市旅游人数达1亿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50亿元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景区发展提档升级
这一年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黄河文章,打造精致兰州”安排部署,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让黄河成为造福兰州人民的幸福河,在加强黄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率先发力,经过一年来的攻坚奋战,景区面貌日新月异,风情线绿树成阴、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这条母亲河越来越美了!”
“公共设施便利齐全,太喜欢兰州了。”市民游客幸福感爆棚,由衷为这条绮丽秀美的风情线发出赞叹。市民穆明祥说,近年来,随着兰州市党政和管理者对百里黄河风情线的精心打造、提质升级,今天的“黄河之滨也很美”了,更加动人心扉了!
今年,为了解决风情线“走、歇、看”问题,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重点实施了河道健身步道贯通项目,打造沿河健身步道循环圈,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优质出行通道。新建5米宽幅健身步道11.09公里,配套实施景观照明、休憩服务设施、生态恢复、绿化美化等工程,打通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健身步道“断头路”和“堵点”,实现核心区20公里步道全线贯通。围绕提升兰州城市品质,激活夜间经济,对核心区小西湖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8公里夜景亮化进行了改造提升。通过对沿线5座黄河桥梁、山体建筑轮廓线、绿化景观带等39个节点的亮化,打造出了黄河两岸“一桥一景、一点一景”的夜间景观,成为兰州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
围绕“一河、两岸、立面、两山、两端”改造提升,坚持规划先行,依据《黄河(兰州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黄河风情景观带改造建设规划》、《黄河风情景观带慢行系统规划》和《沿河生态旅游景区景点规划》3个专项规划,大景区高质量建设绘就的发展蓝图正在驶向高速车道。
现如今,夏季晚上,走在蜿蜒的健身步道上,绿树环绕,美景撩人,木质步道精美平坦,兰州夜景美不胜收,市民在对这卓越的体验感赞叹的同时,这美景也吸引着全国各地游人慕名前来避暑游玩。
园林景观改造效果显著河滨花海美不胜收
走进黄河风情线边的小公园,繁华入眼空气清甜,映照碧空黄河,清风阵阵,让游人仿若置身花海世界。除了茂盛的植物,公园也体现出独特的文化色彩。
今年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按照“大组团、大色块、成规模”和“一园一主题”的理念,对沿线马拉松公园、市民公园、廉政公园等9大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了以廉政公园石竹多彩花海、马拉松公园马鞭草紫色花海及微地形野花组合为代表的主题景观,改造面积32.3万平方米;并且按照“增绿、添花、加彩”的思路,对南北滨河路核心区20公里公共绿地进行了补栽补植,更新老化退化严重的苗木草坪,补植斑秃裸露区域,增加观花及彩叶树种,改造面积19.4万平方米,此外,还按照“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思路,对河滩地裸露区域进行了提升改造,通过种植三叶草、野花组合,用较少的投入实现了裸露地面绿化全覆盖。对黄河音乐喷泉、廉政公园水景进行了维修改造,并在沿线重要节点摆放绿雕55组、花钵110组、花柱58个、鲜花440万盆,营造出了浓厚的节会氛围。


运动休闲赏夜景丰富群众美好生活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本着“简约、标准、适用”的原则,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将滩尖子湿地公园东侧河滩地改造成沙滩足球场5个、羽毛球场7个,配建步道4条,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在马拉松公园西端建成标准化笼式乒乓球场2处,安装乒乓球案8张,总面积400平方米;在音乐喷泉西侧、兰州港东侧新建儿童嬉戏沙坑2处。
截至目前,大景区已高标准建成篮球场7处、网球场2处、羽毛球场18处、足球场9处、乒乓球场8处,安装各类健身器材166组,初步形成了大景区运动休闲带。此外,为了丰富市民的精神世界建设书香社会,大景区管委会还在中山铁桥、市民公园、水车博览园、百合公园、马拉松公园等主要景点建成城市自助书吧9座,让景区更具人文气息,并在沿线配套设置了休闲座椅、衣帽架等便民设施140处,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打造白塔山和中山铁桥为一体的5A级景区
目前,白塔山改造项目总投资29.2亿元,计划2020年8月开工,2022年7月隧道建成,2023年7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项目分为三部分实施,第一部分是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河堤保护治理工程,工程范围西起龙源,东至北滨河东路元通大桥、靖远路,主线双向六车道,线路全长约2.245公里,以隧道方式下穿白塔山,并涉及北滨河路、烧盐沟、靖远路和金城路接线段立交的建设;第二部分是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黄河文化保护工程,主要为桥北广场,包括硬质铺装、景观绿化、景观小品、景观照明等项目建设,总面积约4.8万平方米;第三部分是烧盐沟仿古建筑群,主要利用原有建筑改造提升为云崖街、松风巷两个片区,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云崖街片区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松风巷建筑面积约0.7万平方米。

黄河楼综合项目市民翘首以盼
黄河楼项目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片区。项目总投资3.99亿元,总建筑面积51685平方米,包括黄河楼主楼15100平方米,裙房246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930平方米,地上总高度93.39米。项目于2016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工程已完工,主体于5月移交黄河开发公司开发运营。

从施工中的场馆16楼望下去,黄河与金城交错,蓝天透亮,倒映着雄伟的黄河穿城而去,云卷云舒,十分壮观。兰州黄河生态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才介绍:“为最大限度利用黄河楼现有结构和建筑面积,充分展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兰州历史文化,黄河开发公司已委托保利旅游完成《兰州马滩(黄河楼)景区项目策划深化方案》,设计出以主题演艺区、艺术中心、空中餐厅、茶社、观景平台(多媒体展馆)五大板块为主要构成的经营业态和运营思路,景区运营投资估算3.8亿元。其中,主题演艺区通过聘请国内知名导演打造中国旅游演艺史上第一部以黄河为IP的沉浸式演艺,将对提升景区运营档次和整体水平,盘活黄河楼资产和提高项目收益,进一步宣传黄河文化及扩大兰州旅游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黄河楼主体泛光照明已完成调试,启动亮灯,计划于今年10月1日国庆假期前,先期完成主题光影秀、观景平台、游客集散中心及景区围栏建设任务开园运营。”
盐什公路面山改造项目扮靓兰州出口
为修复城市面山裸露疮疤,扮靓城市窗口,改善黄河北岸生态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助力城市绿色健康发展,2019年4月启动实施了盐什公路天水路黄河大桥至青白石段地质灾害防治和面山景观提升改造项目,预算总投资2.97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绿化种植26.5万平方米、土石方开挖191万立方、防护工程3516立方、排水工程3840立方、拆除高速公路天桥1座等。
该项目以“景致天然、生态河滨”为核心主题,设计中以绿色为基调,增色添彩,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选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观花、观叶的小乔木及花灌木搭配种植,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同时注重竖向植物景观层次搭配,营造高低错落、自然生态的景观风貌,强化坡面生态结构的稳定性、优化植物群落,旨在构建起一幅位于黄河北岸生态自然风景优美的生态画。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入绿化管护养护阶段。
宣传名片作用凸显黄河之滨享誉海内外
“黄河之滨也很美”的赞誉,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大景区管委会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采取多种举措,不断放大名片效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聚焦这一“金字招牌”,邀请新华社、省市电视台、报社等媒体采访报道60次,在各类融媒体播放景区新闻千余次,景区影响力不断扩大;打造文化展演精品,成功举办了“黄河之滨音乐节”、“把兰州唱给你听”民谣路演、“乐动金城、声醉兰州”黄河之滨音乐展演、“端午祭”传统民俗展演、“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为市民游客提供了艺术盛宴,提升了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民金蓉回忆道:“小时候看到雕塑里的母亲感觉很像妈妈,慈祥又温暖,长大后知道了‘黄河母亲’的深刻寓意,她代表了黄河这条‘母亲’对岸边儿女的哺育之恩,多年来流淌不息的黄河让我们生生不息茁壮成长,她也代表着我们黄河儿女坚强奋斗的品质,反映了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今“黄河之滨也很美”,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黄河治理与百里风情线打造工作的激励和鞭策。黄河之滨未来的美,还需我们与时俱进地再美其美,要以此为契机,集党政作为、全市之力,更进一步地加强黄河生态管控治理、百里风情线提升改造、黄河之滨优化增色工作,把未来的黄河之滨打造得更具特色、独具风韵、尽显魅力、愈发动人,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来兰州休闲度假、文化旅游、性情陶冶、身心净化、精神涵养,让“黄河之滨也很美”真正深入人心、愉悦人心、美了人心、醉了人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记者 王潇旋 文/图 安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