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微拍堂带你认识这群“老师”……_甘肃零距离网
甘肃零距离网 | 甘肃综合城市门户 !

教师节,微拍堂带你认识这群“老师”……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站在五尺讲台上,也在用自己的一生去奉献和传播。他们被叫做师父,教给徒弟立身之本,指引他们前行的方向。今天,微拍堂带你认识一下这些用一生去奋斗和传承人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将“终一生,爱一事”的纯粹匠心,通过在微拍堂直播传递给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美好。

教师节,别忘了给非遗传承人的他们也说一声:谢谢!

01廖成义:传承建盏文化 再续千年辉煌

 邱兵,福建南平市水吉镇人,在微拍堂开「晴天道建盏」前,他在厦门开过夜市,后来又开了几个实体店,在外面折腾了十多年,还是选择回老家在微拍堂开店卖建盏,一是不用再背井离乡,就能把建盏送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其次,平台的线上流量和专业用户让他看到了更多可能。

经常看邱兵店铺直播的用户会发现,同样出生在水吉镇后井村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成义是他的座上宾,而廖成义也是当地的一位妇孺皆知的名师。

廖成义

廖成义十多岁时候,他的爷爷在稻田里挖到了一只建盏卖了60元,轰动全村,从那之后他开始好奇神奇的建盏文化,达到了痴迷的状态,对建盏收藏的热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凡是好盏,他一个也不会错过。

   只收藏建盏还不够,廖成义想如果自己能烧制出来差不多的建盏就更妙了!说干就干,廖成义花了三年时间研究北宋龙窑遗址,研究它的构造、原理、搭建砖块的制作等,尝试自己烧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索,终于成功了!2016年,一座属于自己的仿宋代龙窑柴烧“后井滴一窑”诞生了!

廖成义建造的后井滴一窑

“就像造梦一样,只要努力,梦就会实现。我一直致力于恢复宋代建窑建盏的烧制技艺,坚持遵循传统的烧制方法,使用原矿釉料烧制仿古建盏。”大气惊艳的建盏造型和釉面,与宋代官窑出土的建盏老盏瓷片进行比较,几乎难以分辨。

上图为廖成义烧制的当代.建窑黑釉“宇宙星河”束口盏

下图为宋代.建窑黑釉金兔毫束口盏

“我的建盏一定要和宋代的老盏极尽相似,一窑5000个盏,成品率可能只有500不到,其中器型和釉面不符合宋代老盏的,或是稍微有一点点瑕疵的都不要,最后可以给邱老板直播的可能就百来个,这是我的原则,只做精品!”廖成义句句话掷地有声。

廖成义和邱兵在微拍堂直播

在后井滴一窑的窑址里,专门有一个上锁的房间,用来存放烧制完成但未达标准的建盏。“这些盏我不卖,也不送人,自己留存纪念,或是给徒弟教学用,因为从我手中出去的盏得是完美的!”

后井滴一窑旁堆满废弃建盏的房间

在廖成义家里,各种荣誉证书和头衔挂了满墙,放不下的只好堆起来。高超的烧制技艺,正直的人品,慕名前来找老廖学艺的年轻人们络绎不绝,踏破门槛。

廖成义的荣誉证书

“我们都是从小就知道家乡建盏好,在外面打拼还不如回家乡创业,我跟廖老师学了三年,提升进步很大,已经自己制窑了,收入也不错,比在外地打工好多了。现在我自己都已经收了40多个徒弟,各种省市参赛获奖的证书也拿了不少。”廖成义的大徒弟范家明如今在后井村事业做的风生水起,对廖老师很是感谢。

“来学习的徒弟很多,但我也不是全都收,要挑选好苗子,会做,勤快,悟性高,坐得住的人我才会教,如果不是这块料也没必要来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收徒也要看和盏的缘分,有缘人才能和我一样,从盏中窥见华夏灿烂的文明和古人喷涌的思想与智慧。”老廖不愁收徒,只想收好徒。

廖成义在教徒弟拉胚

“烧窑需要能干,悟性好,还要有耐心和定力,一两个月烧成一窑,坐不住肯定不行。廖老师平时很严格,但严师出高徒,这样才能做出精品。我很感谢他,不仅教会我生存技能,还教会我一生受用的人格和品质,我也用同样的要求对我的徒弟,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建盏文化传承下去。”

02孙厚英:如果没有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

   景德镇是瓷都,名扬天下。

 典雅素净的青花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这些珍贵的瓷器,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瓷国之瑰宝”。

今年52岁的孙厚英19岁来景德镇后,就没再回去,从师父家里的打杂工,到师父除儿子外的唯一传承人,再到后来全家都迁到景德镇。他的儿子孙景平在微拍堂开了「隐予砌舍」店铺后,又帮助父亲在微拍堂开了「唐窑柴烧」,景德镇已经是孙厚英的第二故乡。

孙厚英说,带徒传承,是景德镇瓷器能够延续千年,成为瑰宝的核心点。

孙厚英和他烧制的瓷器

正如他在微拍堂开店直播讲解柴烧工艺,场场都很活跃,大家都是慕名而来,最高的时候一场直播卖出50万元,钱是小事,都是传承。

1988年孙厚英经过同乡介绍,来景德镇找点活干,机缘巧合到了建国瓷厂德高望重的陶瓷制作与研发老匠人丰裕顺之子丰禄如家里,包吃包住一个月30元对做陶瓷求知欲望的孙厚英来说,已经非常满足。

每天他都是最早来最晚走,即便是打杂,也很认真执着。这一切都被丰禄如看在眼里,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勤劳能干的小伙子。

“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做工,但是师父只看上了我。我来了两个月就没让我打杂了。师父开始教我烧窑,把毕生技艺都传给了我。师公对我更好,吃饭时把自己碗里的菜夹给我,他们对我比对儿子都好,过节我都是和师父一家人一起过。没有师傅,就没有我孙厚英的今天!”

丰禄如手把手指导孙厚英烧瓷

“我们师门就我和师弟两个人,师弟就是我师父的儿子,他比我小八九岁,当年我来到丰家的时候他还在上学。那时候每次烧窑都要挑坯走很远的路,师父特别关照我,每次挑坯师父都要帮我挑,我遇到这么好的师傅我真的太幸运了,我师弟都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说到师父,孙厚英眼里都是敬重和温暖。

这一点,丰禄如的儿子丰华深有体会。“爸爸很喜欢师哥,说他勤快又聪明,而且善于研究,懂得感恩。我们一家人也都把师哥当作亲人一样。学了三年后,师哥就出师,创办了景德镇市新生仿古瓷厂。师哥的技艺早就比我好多了,他研发制作的很多瓷器产品都被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陶瓷爱好者收藏。”

孙厚英建造的唐窑

孙厚英烧制的瓷器

三十年来,孙厚英前前后后带出来20多个徒弟,他们都自立门户,通过手艺养活自己。“我这些徒弟好多人都比我做得好,日子比我过得好。景德镇是个好地方,只要你勤快,你愿意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好手艺学到手,哪怕是一招两招,都可以在景德镇生活的很好。”

孙厚英的儿子孙景平也是他的徒弟之一,孙景平大学学习漆艺专业毕业后,在学习父亲手艺的前提下创新,在微拍堂开店后,他立志将两种国粹(陶瓷和大漆)融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具东方美学的当代人文器物。

孙厚英和儿子孙景平(右)

同样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还有丰华,目前他正在撰写高温颜色釉料配置相关的书籍,他希望自己研究的成果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份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教师节到了,师哥说没有我父亲就没有他现在的一切,我更是如此,我的爸爸不仅是父亲,更是老师,他生我养我,教会我生存技艺和做人道理,我一辈子也难以报答。只希望能够更好的传承父亲的技艺,为景德镇大放异彩的瓷器再添一份力!”

03刘小东:在坚守中创造作品的生命力!

杨羽名字美,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大侠,他在微拍堂开了家「藏宝家」青瓷,大家都说他的名字和产品一样,让人心静、舒适。

“2018年5月份,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微拍堂,他在微拍堂卖字画做的挺好。我本来就是文玩爱好者,喜欢青瓷。研究了一下微拍堂觉得不错,我就也开了个店,卖青瓷试试,效果还可以,比线下好多了。”杨羽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杨羽在微拍堂直播

“我老婆是龙泉人,对青瓷很了解。我们在微拍堂年销售额百万还是有的,因为做直播更直观,我们常常会找龙泉的非遗传承人直播开窑,讲述青瓷知识,效果不错的。因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迄今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深受中外收藏家的喜爱。”

杨羽和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龙泉市非遗传承人刘小东合作的比较多。刘小东从小学艺,最擅长老梅子青和传世哥窑的烧制之法,72道工序练的炉火纯青,烧制作品不是被博物馆收藏,就是屡获大奖。

刘小东作品获奖列表

“我小的时候就在窑边长大,上学的时候有空就会去玩,看到那些翠绿色像玉一样的瓷器,觉得新奇有趣。”17岁起,刘小东就开始学习青瓷烧制技艺,他先后拜了老艺人丁学尧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殷为师。

刘小东在制作青瓷

跟着丁老师那三年,刘小东学到了青瓷烧制的“绝活儿”;在徐殷老师这里,刘小东又在管理生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2010年,刘小东创办了自己的青瓷工作室(小东青瓷坊),他积极汲取青瓷精英们精湛青瓷烧制技艺的同时,大胆探索,不断试验,所创的梅子青、粉青釉等产品,得到众多青瓷爱好者及专家的赞美。

刘小东烧制的青瓷产品

一窑青瓷200-300件,前前后后加在一起用时一两个月,但成瓷率却不高,有时甚至一窑都没有一件让刘小东满意的瓷器。

“不满意的或者有瑕疵的青瓷产品烧制出来后,我都砸了,一件也没留。虽然也比较可惜,毕竟辛苦做了这么久,但要做出好作品,就要对自己‘狠一点’,没办法。”

多年研习青瓷烧制技艺的刘小东,更需要的是一份坚守,静下心来感受龙窑烧制的奥妙,不断创新和提升,这份“坚守中的传承”已经持续了30多年。

龙泉窑火越千年,龙泉青瓷传万代。现在,他需要把这份事业传承下去,但优秀的传承人并不好找。

刘小东的儿子刚刚从龙泉青瓷学校毕业,在小东青瓷坊上班,刘小东将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刘小东在教儿子制作青瓷

“每年我们都会去招学徒,有一些静得下心很踏实的好苗子,但是这种人才往往做什么都能成功,有些也不一定会从事青瓷行业。还有一些孩子倒是灵光,可是很难静下心来坐在那里烧一两个月的窑,毕竟年轻人。”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或许就是匠人们的坚守和执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少不了这份心静,去除浮躁,找寻真的自我,感悟中国文明的智慧,这或许就是传承的真谛吧。

教师节到了,请允许小堂和这些依然坚守,却匠心不变的大师们说声谢谢!向那些恪守初心,胸怀非遗传承的名师们致敬!

摘要: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站在五尺讲台上,也在用自己的一生去奉献和传播。他们被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