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刀尖上的传承_甘肃零距离网
甘肃零距离网 | 甘肃综合城市门户 !

影响世界|刀尖上的传承



砚雕大师们在精雕细刻。


砚雕大师们在创作洮砚。

洮砚作品。


作者:陈功章 图/文

     五月的洮砚之乡,青山碧水,夏花绚烂;记者探访了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产地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洮砚乡勤劳朴实的藏民族先民们创造了具有洮河流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洮河砚。

  洮砚与端砚、歙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距今已有逾1300年的历史,因产于甘肃省洮河岸边而得名,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珍品,文人墨客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具有极高的的历史价值、实用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非家族性传承,祖传雕刻技艺保守,随需求量增加逐渐传向外界。而洮砚之所以收到如此高的赞誉,除去砚台自身质地优良,实用性极高之外,华美精致的外形雕刻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文化离不开传承,洮砚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在卓尼县洮砚文化非遗传承传习基地,记者看到被誉为“雕砚十二家”的甘肃工艺美术大师们精心设计、精研细刻,他们精湛的洮砚雕刻技艺无疑是洮砚文化延续至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千三百多年来,洮砚雕刻技艺通过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得以流传至今,充分体现了洮砚文化的韧性和魅力。

  制作洮砚最好的“老坑石”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喇嘛崖和水泉湾,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大约为四亿万年至三亿五千万年前,比玉的形成还要早几亿年,而其中极品“鸭头绿”储量极少,自宋末就已断采,尤其是在端砚、歙砚老坑石已枯竭的今天,“老坑洮砚”更是备受追捧。洮砚乡喇嘛崖现在已封坑保护,作为旅游景点。现在砚石大多采自水泉湾,记者跟随洮砚乡纳儿村卡日山社的村民卢龙布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12多里路,终于到了水泉湾采砚地,感受到采石者的艰辛和勤劳,原来采一块好砚石是多么的不易,运输也是全靠人背驴驮。

当地村民背着采到的砚石回家。
 

洮河砚出土地卓尼县洮砚乡喇嘛崖。
 

砚雕大师们共同研讨设计制作洮砚。
 

村民用钢钎采砚石。
 

采砚石村民稍事歇息。
 

生活在山涧的村民生活主要靠人背驴驮。
 

每一块砚石都饱含着采砚人的艰辛。


      真正的中国文化依然离不开“文房四宝”之一的洮砚,当下“文房四宝” 洮砚的收藏观赏热潮,成为现代文化的新时尚,尤其是毛笔和砚台,颇具中国特色。为学者文房书斋不可或缺的“吉祥物”和收藏品,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洮砚,在中国文化界久负盛名,是收藏界长盛不衰的“雅器”,是“国宝级”珍品,是甘肃文化产业的名片“形象品牌”。“洮砚”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甘肃工艺美术影响的品牌。共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卓尼县洮砚文化非遗传承传习基地,砚界砚雕大师们共同研讨将洮砚雕刻技艺这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孤舟








 

摘要:刀尖 世界

砚雕大师们在精雕细刻。砚雕大师们在创作洮砚。洮砚作品。作者:陈功章 图 文 五月的洮砚之乡,青山碧水,夏花绚烂;记者探访了中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