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的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玉溪专场上,玉溪市交出了一份五年来的奋进答卷。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这是玉溪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5年。
“十四五”以来,玉溪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即将迈上2700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从9.1万元提高至11.4万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保持全省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2.91万元/人上升至22.5万元/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红塔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4个县(市、区)超过200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2万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二位。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向新,产业增绿。
五年来,玉溪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两手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至9.65∶42.00∶48.35,产业投资占比从24.4%提高至57.3%。

图为产自玉溪的美人椒
农业上,蔬菜、花卉、水果产量居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上,全国41个工业大类玉溪拥有32个,是全省工业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州(市),卷烟及配套产业全国领先,钢铁产能居全省第一位,“十四五”期间完成玉溪卷烟厂技改、玉昆产能置换等重大项目,恩捷、太标、沃森、赛灵等本土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坤天、丰元、正大、友发等实力企业落地玉溪,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绿色钢铁延链强链,生物医药、数控机床、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彰显活力,建成全省最齐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和全国知名、全省最大的光机生产基地,全市工业化率36.64%,居全省第一位。

图为云南玉溪高原体育中心主体育场
服务业上,中老铁路、滇中环线物流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18户,排名全省前列。文体旅融合借势发展,入选全国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成为中超联赛的“金牌球市”。
改革创新开放活力不断释放
五年来,玉溪市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疏通发展堵点卡点,发展活力得到提升。
营商环境步入全省第一方阵,发布全省首个企业开办地方标准,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从85.75%提升至89.93%,“四上”企业在库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成功获得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国家级荣誉,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0.95亿元,投入强度1.59%,总量和强度均居全省第二位;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7户,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4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584户,均居全省第二位。

图为列车驶过元江特大桥
成功入选中欧班列节点城市、全国现代流通业战略支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老铁路全线通车,玉溪海关属地业务量、原产地证书签证量均居全省第二位,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设立6个驻外商务代表处。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年来,玉溪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9个标志性战役,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制定《玉溪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修订《玉溪市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三湖”保护条例,制定“三湖”保护配套措施52项。
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每立方米浓度从20微克下降到18微克、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3%。

图为抚仙湖美景
抓实“三治一改善”,1—10月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优,星云湖水质稳中向好,杞麓湖水质今年有望实现脱劣;33个纳入考核的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75.8%;25.84%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森林覆盖率达53.06%;全市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6%。
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率、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及焚烧处理占比均达到100%。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从2020年的89.15%提升至2024年的93.65%。
城乡建设事业踏上新台阶
五年来,玉溪市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12%,稳居全省第二位。县城供水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6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15个重点镇人口集聚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图为玉溪市中心城区
玉溪市累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344个,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62个,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3次在玉溪召开,玉溪市改造经验2次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可推广目录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2,澄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嘉奖,6个村被评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7个村被评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民生为本交出暖心答卷
五年来,玉溪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比重保持在80%左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累计争取财政衔接资金18.26亿元实施项目1989个,识别监测对象3884户12481人,“一户一策”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未出现一户一人返贫致贫。
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6.28万人,扶持创业1.9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71万人以上,市内年度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0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63%,均位居全省前列。
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组建两大城市医疗集团和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5个国家级、6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乡镇卫生院10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及检查类、化验类项目费用显著下降。

图为玉溪红塔区北苑社区园丁小区老年活动室里老年人在排练节目
基本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8%,参保人数达172.65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13.61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0.11万人、35.34万人,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了2.25万人、4.37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
法治护航促进社会安定
五年来,玉溪市始终将平安玉溪、法治玉溪建设作为重要发展保障,持续查风险、除隐患、护安全、保稳定,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全市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市、县、乡三级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起底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7.88%、持续五年保持在97%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20年的95.51%提高至2024年的97.43%。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展望“十五五”光明前景,玉溪各族干部群众豪情满怀,昂首奋进。
玉溪市委书记杨政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迈向“十五五”,玉溪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担当,统筹抓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报人民的信任,努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玉溪篇章。(李晓兰)
